期刊简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并直接出版的高级医学科技期刊,以反映我国外科领域重大研究进展,努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刊 以高、中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外科专业医生及相关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主要报道相关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 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荟萃分析、述评、专论、综述、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学术争鸣、讲座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33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0/R
邮发代号: 2-6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330/R
- 国内刊号:11-533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梨状窝癌手术前后放疗与喉功能保全
目的探讨梨状窝鳞状细胞癌(简称梨状窝癌)手术前或手术后放疗与喉功能保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9月-2001年7月收治的梨状窝鳞状细胞癌134例.术前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简称R+S)100例,手术+术后放疗(简称S+R)34例.随访中位时间38.1个月.结果根据Kaplan-Meier方法统计R+S组与S+R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54.8%、50.1%,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45.9......
作者:王建宏;祁永发;唐平章;徐震纲;温树信;刘明波 刊期: 2005- 07
-
梨状窝癌对侧颈淋巴转移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影响梨状窝癌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术前没有接受其他治疗的96例梨状窝癌,通过随访资料分析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与哪些因素相关.判定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的条件是:①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后在肿瘤对侧可病理确诊的转移淋巴结(pN2c);②术后首先发现有肿瘤对侧转移的复发病例,其中除外有原发病灶的复发.结果96例中有31例出现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总转移率为32%.与T分期的关系是:T1无肿瘤......
作者:杨怀安;林隆一;海老原敏 刊期: 2005- 07
-
额眶筛入路切除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
目的探讨切除前中颅底、额、筛窦、眶沟通性肿瘤的佳手术方式,以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13例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患者采用额眶筛入路、T型切口,将外鼻下翻,切除部分筛窦、纸板、额骨眶部及额窦后壁,充分暴露肿瘤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块或完全切除肿瘤,分离、保护相应解剖部位,如视神经、内动脉、蝶鞍和脑膜等重要解剖结构.将外鼻回复,用钛板钛钉与额骨固定,恢复良好颌面外形.结果13例颅鼻眶沟通瘤手术均获得成功,随......
作者:时光刚;何明强;李秀国;王海波 刊期: 2005- 07
-
鼻用皮质类固醇安全性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丹麦鼻变态反应学者NielsMygind于1973年和1976年分别报道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BDP)治疗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开创了鼻用皮质类固醇(intranasalcorticosteroids,IC)临床应用的历史.30余年后的今天,IC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和嗅觉障碍等鼻科疾病.......
作者:张罗;顾之燕 刊期: 2005- 07
-
我国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开展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工作至今已逾10年,鼻外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实际情况、疾病特征及实践经验,总结我国鼻内镜外科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以鼻内镜手术技术为核心,建立对慢性鼻-鼻窦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理念;②逐步建立了儿童慢性鼻-鼻窦炎阶梯性治疗的概念;③探索了经鼻内镜鼻眶-鼻颅底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学的研究;④采......
作者:许庚 刊期: 2005- 07
-
颈静脉憩室的临床和CT分析
颈静脉憩室(jugularbulbdiverticulum,JBD)为颈静脉球变异,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常在为排查其他疾病进行颞骨CT检查时[1]、术中大出血后或是回顾术前CT片时发现有憩室存在[1-3];因憩室引起的症状缺乏特异性而易被漏诊、误诊,而且大意的耳部手术操作又可引发致死性的出血等严重的后果[3],已引起国际耳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将我科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樊兆民;巩若箴 刊期: 2005- 07
-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34+和白介素5及嗜酸粒细胞的检测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的浸润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2],但有关EOS在鼻黏膜中持续增多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学者认为变应性鼻炎和骨髓间可能存在一种反馈机制[3].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EOS的生成和趋化,其中以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为重要[1,2].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法和外周血EOS常规计数等方法,观察2......
作者:张辉;张大良;张红萍;陈颖洁;郭成浩 刊期: 2005- 07
-
人Bcl-2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表达人Bc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其在原代培养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ganglioncells,SGC)的表达特性.方法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从pUC-CAGGS/Bcl-2质粒中获得人Bcl-2cDNA,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后者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细菌内同源重组,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为重组Ad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Bcl-2腺病......
作者:罗凌惠;龚树生;宋鹏;鄢开胜;刘英鹏 刊期: 2005- 07
-
内皮素在噪声性内耳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噪声性内耳损伤过程中耳蜗微循环的病理变化以及内皮素(endothelin,ET)在这一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0只大鼠按电脑产生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对照组、噪声暴露(115dB白噪声每天8h)1、4、8和15d组.分别用扫描电镜观察毛细胞的形态,血管纹铺片观察耳蜗微循环的状态,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ET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T-1、ETA、ETB的分布.结果噪声4、8、15d组出现了......
作者:徐香娜;黄建民;林国经;江张舟 刊期: 2005- 07
-
中耳传声过程中砧镫关节声损失的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声音在中耳传递过程中在砧镫关节上的声损失,深入了解中耳传声中的机制和方式,并探讨其意义,为中耳手术中听骨链重建,尤其是为耳硬化手术中镫骨赝复物与砧骨长脚的嵌合的理想程度寻找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研究了17个新鲜颞骨标本.用2个颞骨进行了机械刺激时的磁场矫正.采用激光多普勒振动仪,分别在声刺激和机械刺激下,对15个新鲜颞骨标本进行了研究.首先测量在80dB声刺激(声压级,下同)下镫骨底板的......
作者:马芙蓉;Thomas Linder;Alex Huber;Heidi Felix;Anita Pollak 刊期: 2005- 07
动态资讯
- 1 三维标记技术在上颌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 2 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挽救手术
- 3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电诱发镫骨肌反射的阈值及其临床意义
- 4 鼻内镜与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
- 6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 7 舌上皮样血管瘤一例
- 8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
- 9 不伴Ⅱ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咽喉部多发性黏膜神经瘤一例
- 10 喉全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初步研究
- 11 豚鼠发育过程前庭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 12 自制骨粉收集器在开放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 13 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 14 内镜经鼻岩尖区手术的解剖及临床
- 15 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16 骨锚式助听器植入手术临床分析
- 17 梅尼埃病临床主观症状和客观评价的相互关系
- 18 以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为首诊症状的Paget病一例
- 19 去细胞犬喉支架的体内埋植实验
- 20 淮阴A1555G突变相关耳聋核心家系成员的连接蛋白26基因突变分析